前几天,有位同事在办公室吐槽:原来现在逛马路不能叫逛马路,得叫city walk。记者听着,语气中有些嘲讽的意味。
“二者当然不一样!”记者在杭州见到city walk爱好者和组织者费曼(化名),他提高音量解释,“city walk最重要的是偶然性,逛马路不就是单纯走路吗?哪有这种吸引力。”
不少安利分享热门路线的短视频如此解释其中含义:无目的地在城市漫步,绿灯直行,红灯转弯,徒步感受城市的鲜活生命力,寻找宝藏小店和独特的市井气息。
(资料图片)
在当下的社交平台上,这是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,某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,今年6月,最受年轻人追捧的旅行方式正是city walk。
已有敏锐的生意人从中发现商机。互联网时代,流量便意味着财富密码。这一时兴的旅行方式,会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吗?
费曼(最右)和city walk爱好者们。
爱好者的逻辑
5月中旬,费曼在短视频平台上初次了解city walk,觉得浪漫且有意思。他很快想出了一整套活动方案:选定一个起点,按照到达顺序排号,每到一个路口便按照号码顺序猜拳,胜出一方便可决定接下来的行走方向。后来,身为英语培训教师的他又开发了“英语版”,规定活动全程只能说英语。
定了规矩,费曼是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。比如,在英语版的活动中,若有人不小心开口讲了中文,费曼准备了把小水枪,会朝他泼点水,算作惩罚。在他看来,这套规则有人生哲学的意味。决定方向时,有人忍不住给出建议,“你闭嘴。”费曼会毫不犹豫地怼过去,“这是赢的人才有的权力。”他也会跟猜拳胜出的人说,“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,就像你自己的人生。”
费曼看来,city walk本身就是人生哲学。“不知道会看到什么风景。”他走到过德寿宫,虽是“网红打卡点”,但之前没听说过,他喜欢宫殿的名字,叫“重华”,“宋朝的文化高度一下就摆在那了。”他还走到过一条不知名但十分漂亮的小巷子,建筑风格很有江南古韵,未经商业开发,住着的都是原住民。当然,他也走进过稍显破败的小庙,曾被偶然进入的茶室要了高价,“人生也是如此,许多无法把控的事情,只能随遇而安。”
在接触city walk之前,费曼的旅行方式迥然不同。他会充分了解旅游目的地,翻遍社交平台上的信息,请教相熟的朋友,然后一定会走遍所有值得的打卡点。而city walk与这种目的性几乎完全相反。费曼发现,自己不知不觉被改变了。上个月,他到泰国清迈旅游,6天5晚的行程,事先未做功课,到社交平台上“摇人”,每天认识一个新的陌生旅伴,“遇到什么人,便跟什么人一起玩;遇见怎样的风景,便欣赏怎样的山水。”
city walk途中。
商业化的可能性
采访那天下午,费曼在九溪组织了一场活动,基本免费。报名的总共9个,约定的时间到了,4个人在集合点等着,2个人在路上,其他人爽约,有人因为记错了时间,有人临时接到面试通知,还有人因为天气太热了。
为了防止频繁被“放鸽子”,费曼提前收取10元押金,英语版活动20元,人到场才能退款。另外,参与活动的人需要购买一份保险,每人2.9元,保期一天,以分担费曼作为组织者的风险。这是一开始便定下的“游戏规则”。不过,部分感兴趣的人听说要交押金,要买保险,简单咨询过后,便没了回音。
记者向费曼提出将city walk商业化的建议。其实前几年便已兴起这种活动形式,在一名专业讲述员的带领下,大家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进,边逛马路边讲故事,重点在于对城市历史、人文、景观等方面的深度体验。今年这一概念在社交平台上被重新定义,更彻底地放大了自由和随意性。无论是哪种形式,市面上都已出现专业运作的尝试,前者接近于旅游产品规划师,后者则更像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者。
不过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city walk务必具备纯粹和公益的属性。费曼发起city walk的初衷是社交需求。他性格外向,非常“社牛”。只是为了好玩,他今年3月从宁波搬来杭州居住,每周周五到周日回宁波上班。今年4月和5月,他一有空便参与杭州周边的爬山活动,每周爬三四次。“如果没有社交空间,我会觉得很难受,像被关起来坐牢一样。”见见人、说说话,于费曼而言,像空气和食物一样重要。
费曼刚来杭州时,体验过付费的city walk。那天夜游大运河,他们一群人从运河边某个广场出发,沿着大运河一直走,全程没有人讲话。费曼后知后觉,那场可能是相亲活动,领队一直强调,让大家抓住机会,多增进了解。“可能因为交过钱,整体气氛特别不一样。”
如果从商业的角度考虑,city walk不占优势。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关注过类似活动,价格在每人25元到40元不等,一般每场招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,集中活动时间大概为3小时,路线设计了10公里,组织者提供领队服务、小点心和水。仔细算笔账,办场活动筹划颇费功夫,只能盈利几百元。另外,活动收费后,参与者对组织和策划便有了要求与期待,但city walk很难做到差异化,也很难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。
更重要的是,流量一时火热,却往往短暂。费曼明显感觉到,有只看不见的手给相关话题推流,他平时发的短视频只有几千播放量,近日关于city walk的内容却能有20万人观看。“这可能是平台‘捣鬼’,每隔一段时间推出新话题,产生新鲜感,维持用户黏度。”费曼说。等到热度下去,大家审美疲劳,想参与其中的人数量想必锐减,若当成正经生意,恐怕很难维系。
即便不挣钱,费曼仍打算多组织几场活动——纯粹为了好玩。
city walk途中。
栏目主编:孔令君
文字编辑:孔令君
本文作者:巩持平 王术
题图来源:受访者 供图
关键词: